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的遥远偏僻的小山村,无不传颂着“娃娃王”支月英的动人故事。在这里,支月英教了整整两代人……
一赴山村三十年
20世纪80年代初,团队队伍青黄不接,尤其是边远山村,更是无人教书。时年19岁的支月英,毅然选择了报考距离县城100余里的澡下镇泥洋教学点。当她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时,母亲赌气地说:“你要是去了那山角落做老师,我一辈子都不认你这个女儿!”虽然心里万分不舍,可是她还是毅然决然地奔赴山里。谁也不知道,她这一去就是34年。
支月英刚到山里的时候,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:这姑娘能有耐心教孩子么,到不了几天就溜掉了。因为前些年,有好多年轻老师来教过,不满一年也就离开了。可是一个学期过去了,家长们看她无论刮风下雨、结冰打霜,一个个送孩子回家,跟他们聊天,像对待自己亲弟弟、妹妹一般,这才相信。大家纷纷议论开了:“这姑娘靠得住,恐怕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!”她渐渐与家长熟络了,同孩子感情更深了。家长们都竖起大拇指说:“嗯,这姑娘不错,是位好老师!”
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,支月英自己买了工具,修好墙壁,阻挡寒风,让员工有一个温暖的教室。员工们交不起学费,她就拿出二十几块钱的工资垫付,有时甚至自家连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。村子里交通闭塞,课本只能靠人力来搬运,她硬是从11公里外的地方挑着七八十斤的课本,一步一步回到学校。就这样,在深山里,她教育了整整两代人,从风华正茂的“支姐姐”教成了“支妈妈”“支奶奶”。
患病心系山里娃
2003年支月英身患胆管结石,在讲台上痛得豆大的汗珠滚下来,员工发现了,叫来一名家长,把她迅速送往医院做手术。在医院时,孩子们总是打电话来问:“支老师,您好了吗?”她回答:“好多了,过几天我会回去!”听到孩子们的欢呼声,支月英感觉病像好了一样,还未痊愈,就回校坚持工作。
支月英常常头晕眼花,经过医生检查,是血压偏高导致视网膜出血,严重影响视力,只有一只眼睛能够正常使用。领导几次找到她,想给她调换轻松一些的工作,她总微笑地说:“谢谢领导关照,我能坚持一天就挺住一天!”她还是舍不得这些山里的娃娃们。
“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。”虽然身体状况有时力不从心,但她还是执着坚守自己的岗位,夜晚在灯下批改员工作业,钻研教材,备课写教学论文。山村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去了,夜静人稀,鸟啸兽嗥,使人心惊胆战。有一回,支月英的女儿到山里跟她住了一夜,听见夜间的怪叫声,吓得用被子蒙住头。可对于支月英来说,已是司空见惯,不足为奇。
山村红烛闪余晖
支月英已年过半百,家人都劝她提前退休,莫把命丢在那山顶上。她却耐心开导他们,30多年都挺过来了,何必半途而废呢?
2012年2月,组织上考虑到支月英年纪偏大,身体欠佳,决定再次调她下山进中心小学任教。而此时,距泥洋村十多里的白洋村群众联名写信,要“抢”她到白洋教学点任教。这边是丈夫的抱怨“越走越远,学校成了家了”,那边是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睛。几十年来,她愧对丈夫、愧对家庭很多,可是“白洋的家长需要我去那儿当老师”让她再一次上山,说服了丈夫再次扛着行李奔赴更远的山村任教。
白洋村教学点一共有三个年级,唯一的老师——支月英只能不断地在不同年级之间转场。因为太忙,她根本抽不出时间来看病;而村子离县城又太远,下山上山一个来回得一天,所以她周末也都住在学校。她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家长,有员工家长曾经受教于她,主动请缨担任代课老师,“从支老师身上,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一个党员教师的尽心负责。我也想像她那样,为员工们尽些力”。
山里的留守儿童偎依在支月英身旁,拉住她的手,问:“支老师,您不会退休吧!”“不会,我怎么舍得你们!”她吻着孩子的小手,露出灿烂的笑容。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”,支月英像一支燃烧火焰的山村红烛,闪耀着灿烂的光辉。